2020年之前的创业故事“很受欢迎”。企业家相信机会和红利。他们的故事总是给人一种紧迫感,“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”。 2020年后,创业者的故事增添了“悲剧”色彩,关键词变成了倒闭、负债。反过来,人们也同情并鼓励他们。
创业一直是一个充满诱惑又危险的词。企业家一直是伟大时代最值得关注的群体之一。随着移动互联网进入第十个年头、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,不少创业者坚持或近期又重新开始了“创业大战”。
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启动,业界还没有完全的共识。人们普遍认为,智能手机的普及是标志之一。到2012年,我国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4.5%,超过台式电脑。
回望2022年,互联网、手机、APP的变化都在打开新的世界:2010年3G网络商用,苹果推出了最经典的iPhone 4。2010年的一个深夜,张小龙写信给他的老板马化腾:在一封电子邮件中,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会产生新的即时通讯工具,并建议腾讯做一个新产品。 2011年1月21日,微信上线,一年零三个月后,朋友圈上线。
移动互联网十年之初,是一个英雄横行的时代,时尚创业者拼命挤上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。第二阶段是创业史上最火热的时代。 “互联网+”热浪将创业者带入炎热夏季。第三阶段是不确定性加剧的时代。还没来得及准备冬衣的创业者们恍然大悟,秋还没过去,自己就直接跳入了寒冷的冬天。
如果说移动互联网需要一年的时间走完互联网五年的旅程,那么创业者就是一群每天坐过山车,几年时间尝遍人生五种滋味的人。
深然找到了五位不同领域的创业者,他们经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兴衰周期,并愿意分享他们一路走来的风景和感悟。
他们或许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成功,但一定是创业群体最真实的缩影。创业是不可预测的。巅峰与低谷之间,除了亮点与悲伤,对于舵手来说,还有千万种中间状态。或许,最平凡的视角,就能给同行的旅人带来启发。
01
疫情发生前,1700多天没有熄灯一次。
现在我还想坚持
陈晔 | 42岁 南京二楼南书房创始人
今年,受南京疫情影响,“二楼南书房”已关闭近两个月。它仍然关闭。我们计划待疫情好转后重新开门。
这是我开的第一家书店。从2015年4月开业到现在,七年的时间并不短。虽然疫情期间屡次开闭,但我不甘心就此放过,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。
2015年刚开业时,它是“南京第一家24小时营业、不外卖、只提供借阅、建在民国老宅邸里、坐北朝南的书店”。每个标签都非常吸引人。
来源/二楼南自习室公众号
这家店位于南京新街口市中心一片安静的民国建筑群里,可以说是“隐于市”。充满文艺气息,吸引一群人打卡并与朋友分享。
这给了我们第一个核心用户。到2019年,每天有两三百人光顾该店。从开业到疫情发生前1700多天,灯没有关过一次。
正是因为新街口第一家书店“二楼南书房”进展顺利,后来我组建了团队,陆续开了七家店,但也有一些是联合经营的。有的社区、街道想造福社区居民,想开一家这样的书店。他们会主动提供空间和装修支持,让我们自己经营,自负盈亏。
然而,这些书店都没有坚持下来,有的是因为项目合作到期,有的是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。总之,结果就是从2018年开始,我们开始陆续关店。去年还剩下三家店,今年就只剩下我最先开的一家了。每次因为资金和运营压力而关店,都是非常痛苦的,但也是无奈之举。
即使是最后一家商店也面临着生存的危险。我身边总有人对开书店持怀疑态度。很多人都“善意提醒”,说这样赚不到钱,可以先关掉书店了。但这家书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。开放时间较长,在南京具有一定的公共价值和意义。不光是我,很多人都不希望这家书店倒闭。
二楼南自习室与读者互动
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去年年初和年中,我通过二楼南自修室公众号两次发布了求助信。我希望通过朋友圈,有一批读者愿意支持南自习室的发展,可以预充会员卡或者“每月支持”。 “一小时”(每月一小时文员工资,12个月共计239.9元)。
许多曾经的读者还记得书店“不朽的理想,永不关灯的书房”的愿景,要么充值几十、几百元,要么帮忙转发给朋友。两次共筹集资金约20万元,基本可以覆盖去年的费用。
读者转发“二楼南自习室”求助信
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但如果书店想要继续营业,就不能总是依赖帮助。先储值后消费的预付费模式不能过度使用。
我已经最大限度地削减了开支。我们这个小团队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人,现在只剩下三个人了。书店里的店员已经从全职转为大学生兼职。书店的营业时间也从24小时改为10:00-22:00。
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疫情的不确定性。这家店每年的运营费用在20万元左右。只要它能打开,它就能自我维持。
开书店这几年,我确实遇到过很多陷阱。最大的教训是,永远不要盲目扩张。一些商界朋友经常提醒我这一点,但人总是要碰壁才知道如何回头。疫情之前,二楼南自习室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。当疫情袭来时,之前表面的繁荣就像泡沫一样破灭了。
这几年,别说赚钱了,我自己也赚了不少钱。但完全放弃是不可能的。 2010年我辞去原来的法务经理职务后,因为有了一定的积蓄,就不再找工作了。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和和朋友们一起组织文化活动。因为这件事主要是我感兴趣的。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,就是自我实现的层次。
虽然目前因为疫情反复,开书店比较困难,但我也在尝试转型,做一些新的项目,比如把书店的咖啡产品单独拿出来,开一家咖啡馆。现在已经在景区开业了,以后还会有更多。考虑与学院和大学合作,或者让我们的书店品牌与一些咖啡品牌合作。
02
创业不能只靠热情。
第十年,我开始主动补课
李百佳| 36岁
武汉快餐品牌米果煲仔饭创始人
如今,我们已进入创业第十一个年头,也经历了餐饮行业最艰难的两年。感觉就像我们失去了一切。一路上很多精彩的故事还没有来得及记录。所以,今年以来,很多朋友在朋友圈看到了我的《创业日记》视频。
从今年开始,我用“创业日记”来记录我的个人经历
希望我十年经营餐饮品牌的经验能给企业外的人一些提示,甚至一点帮助。日记一更新到第三期,就有很多来自各地的陌生人来找我,其中有投资人,也有加盟商。这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经历。
2011年,我刚踏入社会,一天都没工作就创办了快餐品牌米果。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“做一碗好饭”。由于我的性格和运气,凭借我的热情、一点点聪明和天生的商业嗅觉,到2020年我已经拥有了10家连锁店。
正当我准备努力工作时,没想到疫情来了。然而,即使是2020年最困难的一年,我也没有关店,也没有裁掉一个员工。我当时也和老婆商定,即使卖掉房子,我们也会保留这个品牌。疫情过后,我们逆势新增5家门店。
但可能是因为我的年龄、疫情的影响以及近一年来餐饮资本化的趋势。创业第十年,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,于是我主动补课,做出一些改变。
我知道我的管理风格一直比较粗放,甚至很情绪化,这导致我在创业初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。当时,我非常信任的一位店长接受了另一位老板双倍的工资,突然离开,带走了我的三个店长和两名员工。这对我打击很大,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封闭的反思期。
因为我没有系统的经营和餐饮经验,所以我一直在学习更加理性的管理。我不直接管理一线员工,不让自己有心理包袱。从制度上来说,我让整个运营部门更加数字化运作,优化绩效管理模式。 、调整工资为小时工资,增加兼职员工比例。
我也在克服自己的“偶像”包袱。以《创业日记》为例。如果创业初期让我露脸、面对镜头,我会很排斥。现在考虑到自己能有所收获,能帮助别人,我很高兴敞开自己。
在创立快餐品牌之初,
我的想法是“煮一碗好饭”
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在克制自己,不为了改变而改变。
当我开第一家和第二家餐厅时,我每天都感到充实和快乐。现在我每天都想着开店,但我反而担心,带领着公司和员工生活在焦虑之中。
我开始反思自己。市场在变化,客户需求也在变化。现在是时候打磨我们的产品和店铺风格了。就像疫情期间,顾客的第一需求是安全,所以我们把座位升级为隔断,可供一人就餐,生意比同行好。疫情过后,顾客对快餐的心理期待增加,所以我们想方设法让餐食更加实惠、优质。
餐饮资本化是一个热潮,但理性思考一下,如果我定下100家店的目标,已经完成了15%的KPI。更何况,我的做事风格向来就是别人快的时候慢慢做,别人急的时候求稳。进入创业第二个十年,我必须坚守创业初心。这样,多年以后回想起来,每一个十年都是值得的。
03
没有新的招募,没有中断,
12年依赖老客户
《花匠》| 37岁花店老板
2009年,我和妻子开了一家花店,极其普通。花店的名字叫“埃琳娜”,来源于我打工时看到的一个故事《天使留下的笔记》。平淡而温暖,有爱,有坚守,特别让我感动。故事中的女孩叫“埃琳娜”。出于对她的尊重,我们把“莲”改成了“莲”。
开店过程中,不少人并不看好,称“太偏僻”。附近有铝合金店、印刷店。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最早的花店是开在小区里的。那时候我们每天都要跑到外面去,发彩页和名片,还经常受到保安的教育。
最困难的时刻是开店前三年。那段时间,我们的花店终于升级到了路边,但全年只接到了十个订单。为了维持生计,没有订单的时候我就出去打零工。
那段时间,是我们的客户“帮助”我们坚持了下来。有顾客说我们店是杭州最好的花艺空间。听到这样的赞美我感到很尴尬,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聘请过装修设计师。我们只是喜欢参观城市建筑,店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装修的。有顾客表示,每次进店看到我们认真做事,就会重拾战斗的信心,说“一定要坚持下去”。
2012年母亲节,花店生意开始重回正轨。也是从那时起,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最好的包花形式。有些顾客会描述收礼者的性格,喜欢什么样的服装和颜色,我会根据我的经验和感受来插花。以前,我偶尔会找不到灵感,花三四个小时做一束花。现在很多顾客都说非常喜欢我的风格。
花店一角/受访者提供照片
我们位于电子商务之都。 2013年,我们曾短暂开过一家淘宝店,但由于我们做的是高端定制花束,花材受季节和运输条件的影响,很难完全复制同样的花束,所以我们决定放弃。 。
当时有同事说:“你把一个客户的反馈看得太重了,你这个模型肯定做不好,老客户就那么几个,如果你能接待100个客户,哪怕是10个。”不满意,你就不会认真对待。”
但我始终无法跨过内心的坎。我们遇到的都是一些特别好的客户。很多人都是因为老顾客的推荐才来到这里的。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网上竞价排名,也没有在大众点评、地图APP上开店。后来有客户帮我们做了一个,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。一位顾客表示,“自从第一次购买以来,我从未考虑过其他花店。”
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的情人节。三个女孩来到店里看花,表示非常喜欢,并邀请所有同事都来看花。第二天一早,他们就带着20多人来到店里。我们为客人服务,客人也温暖我们。每每想起,我们都要在心里说声“谢谢”。
我们的客人都是通过电话和微信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自 2012 年以来一直是客户,并一直为他们提供服务至今。用互联网术语来说,它运营私域流量。
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私域维护。如果是,那就是微信朋友圈的“买家秀”。有的顾客会问:“店里还买了哪些鲜花?”也有顾客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订购鲜花。
客户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动力
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我们和客户的关系很纯粹,就是他订花,我送花。我们不会随时打扰客户,也不会主动发送信息。
我一直觉得我们只要做好质量把控,包装好每一束鲜花就可以了。以前我们的店都是开在社区、巷子里。后来我们多次换地点,认出我们的顾客总会来找我们。
2017年之后,花店生意发生了质的变化。我们已经进入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、7点送花到办公室的不间断节奏,一年365天。
2011年,花店从社区搬到路边(左)
2022年花店将开进别墅(右)
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疫情这两年,顾客们一直担心“花店还能营业吗?” “这么多顾客,你怎么维持生活?”事实上,我们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这些年来,虽然进展得很慢,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。由于受到部分客户的厚爱,生意一直比较稳定。感谢这家花店,我们在杭州买了房子、买了车,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。我们感到非常满意。
04
从电商到博主,
经过风风雨雨,我明白了什么是“风口”。
安钢| 43岁博主企业家
我从2005年创业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,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我经历了很多坎坷。
当我开始第一次创业时,我就踏入了电子商务的潮流。我和妻子一起从事网店装修工作,我是最早从事这项业务的人之一。一开始,我和老婆经营一家小网店,发现销量和店面风格息息相关,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如何装修店面来刺激消费者下单。很快我们就吸引了很多顾客。在这个利基领域,我们可以说是万众瞩目的时代之一。
到2012年,这个20人左右的小团队就可以实现营业额800万元,净利润90%。当时很多投资机构都想投资,我都拒绝了。由于我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性,我经常被各大电商平台邀请来分享我的经验。我还曾担任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电子商务相关的客座教授。
但到了第二年,我发现赛道拥挤不堪,竞争激烈,公司的营收开始下滑。我还必须为未来制定计划。经过研究,我打算做电子商务人才培训,为各大电商公司提供人才。 2015年,该公司还完成了天使轮融资,但由于资金等原因,这次创业在2016年失败了。
之后我和家人搬到了海外,直到2019年,我看到国内短视频平台的崛起,才重新开始创业。经过三个月对国内短视频平台的研究,我选择了英语教育博主赛道,通过短视频和儿子一起教英语。不到两年的时间,我的全网粉丝就达到了500万左右。
来源/像素
到了2021年,我本来想干点大事。当时我投入了很多钱,印刷了教材,购买了出版物,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宣布我们要做“百人百城”计划,即在100个城市招收100人。作为城市合作伙伴,格宝妈去线下推广我的英语课程。
但自从去年的“双减”政策以来,英语教学博主的生意也失败了。 4月份左右开始,我明显感觉到直播间流量的下降。经过几个月的改造,我将这个账号转移了。
经过这些创业经历,我总结出一个规律:趋势接二连三地出现,但每次都会持续一年半左右。起初,它隐藏在水下。有人试图“吃螃蟹”,也有人在达到一定规模后,资本开始涌入,寻找“标杆”。各界人士蜂拥而至,拼命参与,最后“血流如河”,然后逐渐恢复平静,等待下一个趋势的出现。
我的结论是,要想创业成功,需要在利基领域“树立标杆”。
每次创业的时候,你的朋友圈往往会因为价值观和周围兴趣的变化而迭代。但因为涉及到几个创业领域,即使不见面,这些朋友仍然是非常有价值的网友。早期和我一起工作的电商朋友,很多都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高管。因为他们有重叠的经历,所以他们往往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情况。
所以直到今天,我仍然很频繁地更新朋友圈。有时我一天可以更新20多个帖子。每天更新的同时,也从与朋友的互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支持。
我去年十月开始了最新的生意。我计划成为一名“越老越有价值”的YouTube博主,为退休做长远规划,更新民生、健身健康、烹饪菜谱等内容,同时也探索一个可以发挥创意的领域灵感和动力。
05
哪怕是写更高级的笑话,
我们也必须登上创业山顶
金一业| 36岁
开放银行服务商“简米/Ping++”创始人
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从《一个CEO的瞬间随想》开始的,但它的出现纯属偶然。
2018年底,公司营销团队计划发布年终总结。我随口说道:“我实在没时间写,你就从我的朋友圈里摘几句拼凑一下吧。”一个不经意的决定,一个随意的标题,一段文字加在一起,让公众号每年产生超过10万篇文章。
一个人越痛苦,他的创作就越深刻。 2018年是我创业最痛苦的阶段。
我把公司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。 2014-2016年是战略调整阶段,2017-2019年是战略相持阶段,2020-2022年是战略反击阶段。
第一阶段我非常幸运。 2014年,我着手做移动端聚合支付,收获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红利。作为一名to B企业家,我赶上了创业热潮。当时,我被媒体称为“中国版Stripe”。中期阶段是最困难的。资本寒冬之下,当一切繁华褪去,市场就显露出残酷的一面。当时我们服务的客户大多是创业型公司,他们都在入不敷出。你可以想象我们的处境。这也让我们懂得了“正路的反面不是邪路,而是易路”。
经过2017年的努力,我们转向服务中型客户。 “成本”是产品迭代、团队变更以及我们三年来建立的业务的重复。因为过程太痛苦,所以我更加注重思考如何做好产品、把业务做大背后的“道”,开始向内找。当今的互联网世界处于“道魔”层面,“道”为先。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“道”更好。
我真正的成熟是从2018年开始的,一开始我以为创业就是融资、做产品、找客户、销售、再融资、上市、发财。后来我发现创业是一场无限的游戏。如果你成功了,你可能会在下一场比赛中失去一切。只要你不玩牌桌,你就永远有机会。创业是一门“玄学”。要在可控因素太少、控制力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复杂的事情,需要企业家有很高的品德和宏大的世界观、世界观。
“如果生命中没有顿悟,掉落的苹果就不存在。”我开始更加密集地输入和输出。多读书,找人一起喝茶,寻求建议,多冥想,多思考。每当闲下来的时候,我就会在朋友圈里写一些笑话。公司一直把《CEO瞬间随想》作为年终固定栏目。
“持续的内容输出其实是一种高效的信任交易机制。书写是智能合约,文字最有网络效应。”所以,很多企业家、创业者看到我的文章的时候,都会想,“你真不错”。如果你有想法并做出类似的东西,那应该不会太糟糕。”文中所展现的“极客风”气质也帮助我吸引了很多智者。
“企业家是一群在使命和生存之间坐过山车来来回回的人。”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说,创业这些年,快乐的时光极其短暂。到了投资钱进来的那一天,我就想:“终于可以了。”这是一场大战。”那天之前我很着急,不知道钱能不能到;那天之后,我很着急,不知道这些钱会不会花在错误的地方。
然而,“游戏主宰现在的生活,基础主宰未来的生活”。做to B服务的时候,无论行业兴衰,趋势都会有起有落。你只要想清楚,五年后、十年后,“水、电、煤”企业需要什么,就做好。
进入创业第八个年头,公司在积蓄力量后进入爆发阶段。我故意把公司置于战时状态,团队也觉得战争的感觉很刺激。小胜利比大胜利更重要。小的胜利可以提供持续的积极刺激;贪大胜而忍大招,则忍大招则死。
创业是一个双螺旋的旅程,是创始人和公司相互成就的过程。我不太相信一个普通公司的创始人能有多么伟大。所以,只有到山顶看风景,才能写得更深。思维。就像一年前我很满意的写作一样,现在我觉得很幼稚。
通过长期接触不同领域的企业家,阅读大量相关书籍,我发现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、历史、经济、制度都与中国的互联网、科技产业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。比如我最近的研究命题是农耕文化对中国整个商业生态的影响。
“人生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,当你爬上那座山之后,每个人都愿意听你的故事。”如果我有幸能够把公司上市的话,我真想把我以前写的那些话出版成一本书。名字叫《一个CEO的瞬间随想》。
↓↓↓↓↓↓
点亮我的小星星,让我们常相见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zhituiniu.com/html/tiyuwenda/8589.html